CONTACT
时间:2025-09-24 17:12:10 点击量:
稻穗弯腰、玉米金黄、瓜果飘香……这是五谷丰登的欢歌,也是欣欣向荣的胜景。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不仅是全区各地庆祝丰收的盛宴,更交上了一份内蒙古攥紧“粮袋子”、筑牢“压舱石”的生动答卷。
9月22日,联合收割机在田间作业。金秋的额尔古纳,百万亩麦田在风中翻涌,呼伦贝尔农垦拉布大林农牧场有限公司120连(队)的农垦人用丰收书写着“屯垦戍边”新答卷。记者 李新军 摄
丰收节里线年内蒙古自治区“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内蒙古首届奶酪产业品牌推介会在镶黄旗宝格达音高勒苏木开幕。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从而赋予了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特殊的意义。内蒙古自治区“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将“展成果、赛干劲、乐生活、品幸福”等内容贯穿始终,全面表达对丰收的赞美和对农牧民的敬意,进一步激发农牧民生产热情与干劲。
内蒙古自治区主会场活动今年首次选在牧区,结合“金秋草原品奶酪·非遗传承颂丰收”内蒙古首届奶酪产业品牌推介会,通过奶酪文化主题展演、奶食品展示赛、现场制作技艺比赛等活动,深入挖掘和展示内蒙古奶酪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奶酪产业的品牌化、市场化发展。这一创新结合不仅丰富了丰收节的内容,也提升了活动的文化内涵和产业价值。
除了主会场的活动,内蒙古各地也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庆祝活动。9月20日,鄂尔多斯市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在杭锦旗锡尼广场开幕。除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展示劳动之美、分享劳动之乐,来自全市9个旗区的农牧民们纷纷晒特产、展民俗,载歌载舞礼赞丰收。一场集成果展示、技术交流、市场对接于一体的丰收节活动精彩呈现,充分彰显鄂尔多斯农业产业蓬勃活力。
丰收的喜悦,不仅在于“晒”出成果,更在于“传”出经验、“学”出希望。不少地区将“庆丰收”与“学技术”相结合,以田间地头为“课堂”。
9月20日,为迎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由赤峰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巴林右旗西拉沐沦苏木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玉米单产提升”高产示范田观摩会在哈日巴召村举行,将丰收节的“庆”与农业科技的“学”深度融合,让田间地头变成了接地气、能实用的“丰收课堂”。
在高产示范田,成片的玉米挺拔茁壮,玉米棒大而饱满,颗粒排列紧密均匀,专家详细讲解着玉米新品种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众多种植户纷纷观摩学习。“玉米单产提升”高产示范田种植玉米1050亩,亩均增产200斤至300斤,通过科学管理,每亩成本可节省100元以上。亮眼的数据让种植户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更加坚定了大家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种植的信心。
“丰收”二字重千斤。祖国北疆大地上的丰收节,是奶食品展台上非遗技艺的代代相传,是农畜产品“大卖场”里产销两旺的红火景象,更是示范田边“科技兴农”的希望萌发。当文化与产业携手,当科技与田野相拥,丰收就不再只是一季的硕果,更是祖国北疆大地乡村振兴的无限希望。
金秋时节,科右前旗察尔森镇的稻渔综合种养核心示范区内,早已是一派“稻熟鱼肥”的丰收盛景。
9月16日,由兴安盟农牧局渔业渔政管理局、兴安盟农牧技术推广中心水产技术科、科右前旗农牧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水产股组成的联合测产小组,在稻渔综合种养核心示范区进行现场实测。测产结果显示,示范区福瑞鲤平均体重达744.33g/尾,按成活率90%计算,折合亩产达到100.48斤。这一成果,不仅实现了稻田养殖福瑞鲤亩产“破百”的目标,更刷新了兴安盟稻田养鱼的亩产纪录,为丰收节献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厚礼。
丰收的喜悦还在固阳县的油菜试验田里蔓延。9月17日,固阳县2025年绿色高产高效油菜试验示范项目迎来关键性测产验收。测产专家组对怀朔镇庙壕村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千亩绿色高产高效油菜示范基地进行了现场实收测产。经测产统计,示范基地平均亩产达211.85公斤,创下包头市历史最高纪录。
这份令人振奋的高产成绩,是技术创新与科学种植相结合的成果。今年,固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优质油菜品种“晋油6号”,创新采用“一膜三行”种植模式,通过科学规划株行距,在有限耕地内实现了合理密植,显著提高了光能和土地利用效率。同时,示范基地配套铺设了双毛管精准灌溉系统,大幅提升了水肥利用效率,增强了油菜作物在干旱等逆境条件下的抵抗能力,展现出绿色农业技术的显著优势。
丰收节不仅是一场欢庆丰收的盛宴,更是内蒙古农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内蒙古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和8个粮食规模调出省区之一。2024年,内蒙古粮食产量增至820.1亿斤,居全国第六位,粮食作物平均单产达每亩779.7斤。
今年,内蒙古紧盯春夏秋三个关键时间节点,以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融合为抓手,持续为农业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力。在夯实生产基础的同时,内蒙古进一步规范单产提升示范区建设,将示范区分为百亩和千亩核心区、万亩示范区、十万亩或百万亩带动区和辐射区“四区”,并推行示范区上图入库管理,年度间进行动态调整,实现精细化管理。内蒙古还建立了单产提升项目承接经营主体储备库,通过严格筛选与系统培育,不断培优做强项目示范主体,为技术推广、模式创新提供保障。
近年来,内蒙古着力加强粮食和重要农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以改革创新为驱动,按照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的要求,紧扣“地、水、种”和“粮、肉、奶”六个重点,高质量构建重要农畜产品供给保障、产业融合发展、农牧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新型农牧业经营、农牧业绿色发展“五大体系”,为连年稳产丰收注入活力与动能,让丰收的底气更足。
耕耘有时,收获已至。这份丰收的喜悦与力量,终将化作农牧民脚下更坚实的步伐,续写更多五谷丰登的新篇章。
袁宝年金秋时节,北疆大地稻浪翻金、瓜果缀枝、牛羊满圈,目之所及皆是“丰”景,心之所感满是喜悦。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内蒙古各地围绕“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主题,组织开展一系列庆祝丰收活动:线上线下优质农畜产品展销、丰富多彩的特色民俗展览、田间地头的农事体验、农牧民充分参与的文艺汇演……农牧民欢聚在一起,晒丰收、话丰收、享丰收,共同见证收获的喜悦与奋斗的荣光,也展现着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和农牧民的美好生活。
丰收节的锣鼓,既是对耕耘者的礼赞,更是乡村振兴的奋进号角。田畴里金黄的稻浪、草场上肥壮的牛羊、车间里包装精美的有机杂粮……一幕幕丰收景象,是全区农牧民用辛勤汗水浇灌出的硕果,也是内蒙古推进农牧业现代化的生动写照,更是内蒙古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
耕耘才能收获,实干赢得未来。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是习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种好“塞外粮”、丰盛“中国碗”,把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得量大质优,内蒙古责任在肩、义不容辞。打造更多专业化、规模化的农畜产品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的农牧业品牌体系,持续提升农牧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北疆大地的丰收盛景必将一年胜过一年,农牧民的生活也将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红火。
丰收的故事还在继续,耕耘的步伐永不停歇。在这个充满烟火气与获得感的节日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颗粒归仓的喜悦,更是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坚定底气。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深耕希望田野、勇担责任使命,不断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在北疆大地的沃土上不断收获更大丰收。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玉沙路58号 电话:0898-88889999 手机:13988889999
Copyright © 2012-2018 EYOUCMS. 易优CMS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琼ICP备88889999号